jMEsKm5.jpg
你有沒有好奇過:

 

為什麼有些人在學校的成績會更好?

 

同樣的工作方法和內容,為什麼有些人會獲得更優秀的表現?

 

為什麼有些人的成功轉瞬即逝,有些人的成功就像滾雪球一樣?

 

當然裡面會有很多複雜的因素影響,但有沒有一些共同的因素,能夠讓我們更容易達成目標,更好的生活呢?

 

我從一位美國教育從業者 Angela Lee 的演講裡,找到了一些啟發。


引导图.jpg

1 

哪些人更容易達成目標?

 

Angela Lee TED 的演講中講述了她的故事:

 

在她辭去企業管理諮詢的事業之後,開始從事教育的工作。

 

在幾年的教學過程中,她發現了一個奇怪的事情:就是在課堂考試中表現最好的學生,並不是那些智商最高的學,一些很聰明的同學反而表現的不太好。

 

這個問題引起了她的好奇,到底是什麼因素,讓一些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能表現得更好?

 

所以在幾年後,她繼續攻讀心理學碩士,希望能夠研究這個課題:

 

誰是成功者?為什麼這些人會成功?

 

她和團隊去西點軍校調研,想要預測哪些學員能夠撐過軍校的訓練,並且最後獲得更高的成就。

 

在惡劣的條件下,剛入行的老師,哪些老師在一年學年後能夠留任,哪些會教出更好的成績?

 

在企業中,哪些銷售人員會賺得更多?

 

經過一系列不同背景,不同環境的研究,她發現有一種性格特徵在這些人身上發生了決定性的作用,能夠預示他是否成功。

 

不是外表,不是智商,不是家庭條件,不是才華,而是——「毅力」(Grit)。

 

毅力是對長遠目標的熱情和堅持,日復一日,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努力和投入,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也不退縮。

 

擁有強大毅力的人,和那些沒有的人相比,會跟容易達成自己的目標,獲得成功。

VqrT8hX.png

心理學家安琪拉·達克沃斯把這種特質叫做「耐磨度」,她認為:耐磨的人把成就看作一場馬拉松,是長期投入和堅持的混合體。

 

那怎麼培養呢?現在科學的研究還很少。Angela 認為目前為止,被實驗和研究檢驗過,能夠培養這種「毅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養「成長型思維」。

 

 2

你是成長型思維嗎?

 

卡羅爾·德偉克教授認為,人們對能力有兩種理解:

 

「固定型思維」認為能力是固定的,所有發生的事情都是在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天賦。

 

每次失敗都是對能力的一種否定,對挑戰會感到恐懼,更願意接受那些不需要太多努力就能夠達成的目標,因為這能夠證明自己的天賦。

 

而「成長型思維」認為,能力是可以變化的,能夠通過努力和學習來培養和成長。

 

面對挫折和失敗,他們更加重視能從中學習到什麼,追求進步和成長,也不畏懼挑戰。即使知道自己能力不足也依然願意去嘗試,並享受努力的過程。

 

看到這裡的時候,來,請思考一下:

 

你認為自己是「成長型思維」還是「固定型思維」?

 

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概念的時候在想,當然我是「成長型思維」啊。

 

「能力是能夠通過努力改變」的這種觀念,這不是一個再「正確」不過的常識麼?

 

而且不管是誰,一看就知道「成長型思維」會更好,也都理所當然擁有「成長型思維」吧。

 

後來認真思考自己的實際情況,才發現在大部分時候,潛意識中我其實都在受「固定型思維」影響。

 

01 面對失敗:

 

在考試成績糟糕,輸掉一場比賽,被炒魷魚,被拒絕的時候......這些事情對你意味著什麼?

 

對於「固定型思維」的人,這些情況都意味著你不夠聰明,不夠有天賦。遇到挫折就意味著失敗,是對自己下了定義,意味著自己是一個無能的人,會帶來巨大的痛苦和創傷。

 

而對於「成長型思維」,自身沒有成長,沒有完全發揮自己的潛力,才意味著失敗。失敗只是自己需要面對和解決的一個問題。

 

02 面對挑戰和樂趣:

 

「固定型思維」會覺得證明自己能力還不夠,需要在每件事上都接近完美,而且必須從一開始就完美無缺才是成功,只能從自己已經做的很好的事情中獲得樂趣。

 

因為他們潛意識裡相信能力和天賦是固定的,只有看起來完美才能證明自己是優秀的。

 

而「成長型思維」覺得直面挑戰,取得進步才是成功。努力去嘗試,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事情,從這些挑戰和困難的事情中獲得樂趣。

 

這些不同的思維方式就像是生活在兩個世界的人,形成了自己對成功,努力,改變,失敗的看法,導致他們對自身的認識,對挑戰的態度,對挫折的復原力都大不相同。

 

不僅在工作、學習中產生影響,「成長型思維」在人際關係,管理領導,改變習慣這些生活方方面面都在發生作用。

 

3

你是固定型思維怎麼辦?

 

雖然每個人都想要「成長型思維」,覺得都應該擁有「成長型思維」,都知道「固定型思維」對達成目標有阻礙,這些想法慢慢都變成了一個政治正確的事情。

 

甚至有時候就會變成「虛假的成長型思維」

 

你可能在面對挫折失敗自己沮喪鬱悶的時候,要求自己:我「應該」振作起來,下次就能做到了。

 

你可能去誇獎自己或者別人根本不存在的努力,你可能把自己身上的一些優點,比如思維活躍,態度開放認作是「成長型思維」。

 

你可能並不承認自己是個「固定型思維」的人。

 

這其實是將真實的自己給埋藏起來,除了更多煩惱和焦慮,並沒有真正地解決問題。

 

事實上,卡羅爾的研究表示,每個人都同時擁有「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兩種方式,並沒有絕對的只擁有一個方面特質。

 

有時候我們會處於「成長型思維」,有時候發生一些事情,就會出現「固定型思維」,這都是真實的一面。

 

 4

如何培養成長型思維?

 

在這個基礎上,卡羅爾告訴我們幾個通向「成長型思維」的步驟:

 

01 接受

 

接受自己可能存在的「固定型思維」,這沒什麼感到羞恥或者自責的地方,每個人的思維都是兩種方式的混合。

 

改變的最終目的也不是完全消滅掉「固定型思維」,因為它出現本來是為了保護你,讓你感到安全。

 

只是你需要在它出現的時候,能夠識別並且及時處理,減少「自動化思維模式」的負面影響。

 

02 觀察

 

你需要清楚地知道,在什麼情況,什麼事情的發生,會讓你激發「固定型思維」,是它的誘因。

 

可能是你面對一個新的挑戰的時候,它就悄悄出現,對你說「這個事情太困難了,你沒有這個能力,你做不到的。你不可能做得完美的」,所以你會開始逃避,開始拖延。

 

可能是你面對失敗和挫折的時候,它對你說「放棄吧,你不會成功的,你一點兒也不優秀」。

 

可能是你被拒絕的時候,它對你說「你看,他們都不喜歡你,你沒有什麼價值的」。

 

回憶一下,你最近一次激發「固定型思維」是發生了什麼事情,你感覺到了什麼,它對你說了什麼,你最後怎麼被它影響了行動的。

 

03 命名

 

這一步特別有意思,給這個默默出現的「固定型思維」人格取一個名字,甚至你還可以給他賦予一個更立體的形象,比如他會穿著什麼衣服,是不是戴著眼鏡,長什麼樣子。

 

你可以從生活中,電影中,或者你自己的經歷裡找到素材。

 

04 教育和誘導

 

在這個「固定型思維」出現的時候,誘導和教育他,陪伴你走過那些不太好過的經歷。

 

你知道觸發它的誘因,就能在它出現的時候保持警惕。

 

比如在你遇到挫折的時候,它可能就出現了,沮喪,失望,把你的情緒弄得一團糟,讓它去釋放。

 

等到稍微平靜一點的時候,告訴他「你從這個失敗中學到了什麼,下一步要怎麼計畫去行動,你可能現在不太擅長,但是想再試一試可以嗎?」

 

相信能力是能夠改變的,在面對失敗,你會更容易嘗試去解決問題,繼續努力和投入。這也就是慢慢提高自己「毅力」和「堅韌」的路徑。

 

希望你能慢慢培養出「成長型思維」,這種思維方式能夠改變你的一生。

 

本文來源於

作者丨Taka  來源丨重構自己 ID:gh_32f4561cab50


引导图.jpg

arrow
arrow

    職場黑馬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