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409.jpg

你一定在知乎、豆瓣、朋友圈看過無數這樣的話題,收藏了一堆相關的文章,但我依然推薦你認真閱讀和體會這篇文章,它會告訴你,究竟什麼事情是值得去做的,以及怎樣才能避免「聽過無數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0409(1).jpeg


引导图.jpg

1

 

很多讀者問我,年輕時應該做點什麼?

 

只不過,說出來你們可能不相信,我年輕時,壓根就沒好好想過這種問題。

 

原因很簡單:大好的青春不虛度,這不是一種極大的浪費麼?

 

快活吧,反正有大把時光。

 

現在雖然不後悔,因為知道時間倒回去,我還是會那麼幹。

 

但卻真的希望,現在的年輕人,不要去走我曾經走過的彎路。

 

因為,我們將面對的,是一個競爭越來越殘酷的世界。

 

當代的中國,就像是一輛已經加速了三十多年的「高鐵」,巨大體量下仍以極高的速度朝前疾馳;而與此同時,不管是一等座還是二等座,那些車廂的「車門」都正在以你看得見的速度,一點點緩緩關閉。

 

跑得慢一點的話,等到你上車的時候很可能就只有站票了。

 

再晚一點的,搞不好廁所都沒位置了。

 

要想趕上這趟車,坐個好點的位子,沿路還想舒適地靠著窗看看風景,早點開始排隊準備怎麼都不會錯。

 

除非,你爹已經提前給你訂好了車票。

 

在我讀大學的時候,周邊有不少同學和朋友,都曾經有過「提前行動」的宏偉願景,制定過很多計畫,也做過不少嘗試。

 

其中有一個同學,當年下定決心不讓自己的大學虛度,曾經花了好幾晚的時間,為自己制定了一個極其牛逼的計畫表。

 

在這份工整詳細的表格裡,不僅有每天應該學習多少小時,看哪些方面的書,還有週末應該做什麼樣的鍛煉,用多少時間搞兼職,甚至連休息的時候怎麼放鬆、打多久的牌、玩多久的遊戲都做了精確安排。

 

為了時刻提醒自己,更為了防止自己做不到時把這個計畫表撕了,他用了整整一卷的透明膠帶,把這張表牢牢地貼在了床鋪邊的寫字臺上。

 

他粘了很多層,貼得非常牢靠,以至於畢業的時候,我們用刀子又劃又戳地折騰了一個多小時,都沒弄乾淨。

 

這張如此牛逼的計畫表,最終對他的人生造成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計畫表的安排他只堅持了不到一個月就放棄了,但在其後好幾年的大學時光裡,一旦談起他,大家都會調侃一下這張計畫表。

 

那張「撕不掉」的計畫表,成了他大學頹廢生活最為諷刺的見證。

 

2

 

這件事曾給我很大觸動,它讓我知道:

 

在年輕的時候,即使你知道再多「今後可能受益終身的事」,即使你下了再大的決心,即使你做了再周密的計畫。你還是可能一事無成。

 

在你們看到我的這篇文章之前,關於年輕時候應該做些什麼的話題,從人人到豆瓣再到知乎,甚至百度一下,都有無數回答。

 

比如,年輕的時候要看書啊、要理財啊、要健身啊。

 

都挺有道理,但也都做不到。

 

你也不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文章。

 

那麼,現在請認真問一下自己:你收藏了多少這樣的文章,覺得以後一定有用?而其中,又有幾件事是真正堅持做下來的?

 

道理你都懂,要幹什麼事兒也都知道,為什麼你做不到?

 

有誰認真想過嗎。

 

我想過。

 

在大學畢業後的幾個月時間裡,我每天下班就把自己關在一個狹小、逼仄的出租屋裡,反反復複地去梳理總結過去十多年裡我曾走過的彎路、歧路、回頭路,極其殘忍地去剖析我內心所有的懦弱、迷茫與困惑。

 

對這個問題也曾經思考過很久,直到突然有一天恍然大悟。

 

我們之所以做不到,是因為大部分人,都無法把自己眼前的事或即將要做的事,和今後的收益聯繫起來。

 

畢竟,隔山的金子不如銅。

 

我又不靠寫作吃飯,看那麼多書有什麼用呢?

 

一個月就那麼點錢,理財有什麼用呢?

 

已經長那樣了,健身有什麼用呢?

 

我又不想出國、不考外交部、不去外企,你讓我努力打卡學英語不是搞笑嗎?

 

而我之所以會在畢業後才開始去「認真思考和總結自己的人生」,也是因為我在工作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難和挫折。

 

人往往就是這樣,事到臨頭才會想到要抱佛腳。

 

我們其實都是很短視的動物,延遲滿足是很難的。

 

就像廣告裡說的:我要的,現在就要。

黑主任語錄1.png

想不通這個問題,即使是巴菲特站在你面前,手把手地給你寫下年輕時應該做的 99 件事,你仍然會在蹉跎與懷疑中,沒有一件能堅持幹下去。

 

除非,他能確定地告訴你,做完這 99 件事,你就能去接他的班;最好,為了堅定你的信念,他再跟你簽個保證協議。

 

3

 

我在想通上面這個問題後,又更深入地想了一層:

 

我們之所以看不透未來的收益,是因為我們現在做的事和未來的目標之間,隔著一重不可逾越的障礙——時間。

 

「只要努力就能有收穫」這話之所以雞湯,就在於沒人告訴你要多努力才能有收穫,會有怎樣的收穫,以及要多久才能收穫。

 

誰也不具有透視未來的超能,誰也不能百分百保證你現在做的事,一定能對未來產生積極作用(有名師指點和貴人相助者不在此列)。

 

說白了,其實上面的問題,就是一個投入——時間——產出的問題。

 

你要做事,就要投入,但因為存在「時間」這一重大變數,就無法精確衡量產出。

 

權衡之下,大部分人都會選擇不做事,或者嘗試一段時間後就鬆懈下來。萬一努力掙扎而無濟於事,還不如當初就躺下來好好休息。

 

為了破解這個難題,我當年曾苦思冥想,才終於得到了一個很奇葩的「理念」。

 

既然我們的投入都要面臨時間這一不確定因素的干擾,那如果我們把「時間」 本身作為投入呢?

 

之前的公式不就簡化為「投入(時間)——產出」了嗎。

 

投入需要資本,而對絕大多數人而言,時間,就是他們年輕時唯一可以擁有的資本。

 

所以,這個理念的核心總結起來就是:

 

所有以付出時間為代價、而又能產生收益的事情,都是你可以去做的事情。

 

剩下的,就是盡可能地去找一些符合上述條件,又契合自身實際的事情。

黑主任語錄2.png

 

4

 

道理講完了,下麵是乾貨。

 

在那個奇葩「理念」的指導下,我曾經把我覺得年輕時應該做的事情,分為了以下幾個大類:

 

第一,是工具、技能習得類的事。

 

人類的大腦構造和肌肉記憶模式決定了,工具、技能類的東西一旦習得就根本忘不了,你可能高考結束幾個月就能把什麼立體幾何、線性代數全部還給老師,但如果你小時候學過彈鋼琴、騎自行車之類的事情,即使隔個幾十年不再碰,給你半小時也能全部撿起來。

 

所以,趁著年輕多多學會一些這樣的東西,以後就再也不需要在這種事情上花功夫了。

 

比如,一些和興趣愛好有關的樂器演奏、球類運動,和生活品質有關的做菜、游泳、開車,和未來職場有關的 PS、PPT、VBA 技能等等。

 

這個清單可以列很長,完全取決於你有多少時間和想做點什麼,這類事的特點就是只要你做了,效果就一定看得見,因為這才是真正符合一萬小時定律的事情。

 

第二類,是收益與時間長短呈絕對正相關的事。

 

如果說上面工具、技能習得類的事情,還存在你學了半天學不會、或者學了用不著的可能,那麼這一類事情,就屬於你只要投入了時間就一定能持續看到收益的。

 

比如存錢,我從大學畢業開始一直保持著每月固定存款的習慣,所有的收入和支出多年來一直用一張自己的 EXCEL 表格來記錄,即使現在收入增加了,多了很多的理財投資管道,固定存錢依然是我堅持在做的事情,因為看著數字按月增長能讓我有一種切實的獲得感。

 

比如摘抄,讀過的書你可能會忘,但從書裡摘抄下來的經典語言和片段卻會一直留在紙上;

 

還比如社交,在有閒暇的時間裡,你每多認識一個人,就代表著你未來可能會多增加不止一層關係……

 

同樣,這個清單也可以不斷延長,取決於你願意花多少時間去思考和總結

 

第三類,主要是以投入時間為代價,存在突破機會的事情。

 

我曾經講過,鯉魚跳龍門和醜小鴨變白天鵝這兩個故事最大的不同在於,鯉魚本不是龍、而醜小鴨天生就是天鵝。

 

前者的質變,需要千萬次摔得頭破血流的量變積累,才能有那麼一點可能,而後者的質變,理論上只需要等著劇情自然發展。

 

只要不是太沉迷于瑪麗蘇電視的人都應該清醒地知道,現實生活裡的我們,大部分都是前者。

 

所以,在年輕的時候,有時間不妨多做一些大膽嘗試。

 

比如考一些有難度的證,考過了就是你的(CFA 這種需要花費大量金錢等的不在此列);

 

比如有點特長的,可以多去參加一些比賽,贏了很可能命運就此改變、輸了反正也沒人認識;還比如投入時間寫小說的、開公眾號的……

 

所有的這些事即使最終都沒有突破,也不過就是浪費了一點時間,或者把你原本準備投入到遊戲、綜藝中的時間分流而已,可一旦取得突破,金鱗就不再是池中物了。

 

第四類,是短期消耗時間,卻長期存在收益的事。

 

知乎上曾有個大 V,花了兩三年時間仔細看完了所有 TED 演講視頻,並從中總結借鑒了大量另闢蹊徑的觀點、思想和方法,他把這些東西運用於工作中,幫助他職場取得成功,運用到回答問題裡,讓他成了知乎十多萬人關注的大 V;

 

知乎還有一名奇人,初中畢業打工為生,憑藉上百數千部的電影觀影量,在知乎成了電影版塊的知名答主,最終幫助他如願以償跳出打工生涯成了一名都市白領。

 

類似的,還有很多,當年明月寫《明朝那些事兒》的最大底氣不是他有多幽默,而是他曾用了幾年時間看完了上千萬字枯燥無味的《明實錄》。

 

時間本身也是一種資本,只不過多數時候,我們很難直觀感受到這種資本積累的力量罷了。

 

最後再說一個,年輕還應該積累一點獨特的經歷。

 

經歷本身也是一種財富。

 

一個完全規律生活、事事精確控制的人,和一個不懂珍惜時間、生活徹底失控的人,在我看來,本質都是一樣的:辜負了生命賜予我們的無數精彩可能。

 

所以,趁著年輕,有過那麼一兩段深入骨髓、痛徹心扉的愛情,交過三兩個亂七八糟卻肝膽相照的朋友,做過幾件當時膽戰心驚過後回味無窮的事情,沒什麼不好。

 

大不了,就是年輕不成熟時「走過的彎路」罷了。

 

只要還有時間,我們依然可以重回正軌。

 

5

 

上面所有列舉的以時間為投入的事情,其實換個角度看,都是在講同一件事。

 

你要讓你做的所有事情,隨著時間發展產生變化。

 

我們年輕時曾沉迷的很多東西和事情,在時間的長河裡,都是一個個的獨立事件。

 

比如玩遊戲,除非你打出了名堂,否則打多少年都不會有任何實質變化。

 

你這一把能五殺,下一把就可能死成鬼。你在這個平臺上打到了高分段,換個平臺註冊還是得從零打起。

 

 

與此類似的,還有你看過就忘的無聊綜藝節目、燒烤攤前五毛錢一串的胡吹海喝、一次睡足十八個小時的懶覺、無數次背到 abandon 就放棄的背單詞……

 

所有的這些事都像是在拋硬幣,你今天拋一次,明天拋一次,並沒有任何分別。

 

你要做的,就是果斷扔掉硬幣,去想一想、去試一試那些能讓明天的你看起來和今天的你不一樣的事情。

 

物是人非固然讓我們覺得唏噓,但如果時間過去了那麼久,別人看到的還是一成不變的你,這就變得很可悲了。

 

這說明,在高速發展的中國社會裡,你已經成為被時間落下的人了。

 

我之所以花這麼長的篇幅來專門講這個問題,是因為人一過 30 歲,就真的沒有多少有效時間了。

 

固定的工作、加班、通勤時間,社交、家庭,還有孩子都將壓縮你原本就所剩無幾的自由時間。

 

20 歲出頭的時候,你可以從一周時間裡擠出一兩天空餘時間來發呆;

 

30 歲以後,你很可能一個月裡都擠不出一點時間來和朋友吃一頓飯。

 

如果過了 30 歲,你還在為考證、學駕照、學游泳、看雜書什麼的花費太多時間,你哪還有時間去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所以,我認識的很多人,過了一定年齡段後,都會去買時間。

 

是的,時間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價格的。

 

有錢,你可以把房子租的或者買的離單位近一點,一天就可以節約一兩個小時以上的通勤時間。

 

你可以請 2 個保姆來輪流帶小孩,做家務活,這樣你回家時留給你的就是真正和孩子相處的時間。

 

甚至於偶爾點開視頻看看 youku 啥的,買了會員,也可以減少看廣告的等待時間。

 

這個社會細分的非常厲害,幾乎所有的事情,你都可以找到很專業的人來代辦。

黑主任語錄3.png

越是麻煩,越是需要時間的事情,越有市場。

 

你需要的只是在年輕的時候多用時間做資本,去為未來做投資。就能在未來取得收益後,買下更重要的時間。

 

人的一生很寶貴,酒足飯飽之餘,不妨多想想,做點什麼更有用的事,才能在階層固化之前儘量往上多蹦一兩個臺階。

 

因為,相對於你今後的每一天,現在的你,都是最年輕的你。

作者丨李栩然

來源丨栩先生(ID:superMr_xu)


引导图.jpg ​​​​​​​

arrow
arrow

    職場黑馬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