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 謝熊貓君   

來源 l :第一財經網  

市面上有很多的測評工具及所謂的結構化面試的技巧,但是這些都是在特定情況下的特定行為的判斷。

 

那麼如何在人們的日常行為以及交談中發現高潛牛人呢?


123.png

2018黑主任免費為粉絲發佈異業結盟商訊

點擊上圖立即參與456.png

    

在談這個話題之前首先我們先談關於牛人的三個基本原則:

 

首先,具有特定領域的專業知識不代表聰明:

 

比如一個下水道工人和一個挖掘機工人,各自都是各自職業領域的老手,哪個更聰明?這就不好說了。

 

所以分辨的標準不應該是針對特定領域的,而應該是普適的。

 

其次,比如看學歷,也不一定靠譜:

 

一個本科生和一個博士生哪個聰明?

 

這也不好說,說不定本科生本科期間就做出了不錯的科研成果,但是本科畢業沒有繼續做科研而直接去工作了。

 

那他一定比博士生笨或者聰明嗎?說不準的。

 

最後,還有比如看出身,也不靠譜:

 

我周圍的很多朋友都是名校出身,北清複交牛劍HYPS什麼的很多,很多聚會上名校學生的數量遠比非名校的多;

 

那這種情況下出身本身就不具有太大的分辨性。 

 

那麼通過什麼來辨別聰明人呢?

 

   有六個標準,兩兩一組分為基礎指標,現實指標,和高層指標三個類別。

 

基礎、現實、高層的分類不是想說明輕重和高低,只是為了方便大家理解。

 

這六點比建立所謂的能力模型高效多了,似乎所有的牛人都具備以下六個特點。

1 ​​​​​​​

元認知(Metacognition)能力

基礎指標的第一個標準:元認知能力。

 

元認知能力,就是對於認知的認知關於知識的知識

 

簡單來說就是具有強元認知能力的人,通常表現是學習能力很強

 

因為他們對於自己的認知和學習過程很瞭解,能夠在快速的自我思考和自省後產生出優化過的學習策略。

 

他們對自己的認知能力有較強的管控能力,懂得利用自己的認知能力的優勢和已有知識框架來調節和評估新知識的攝入。

 

這些人能夠很快地把新知識融入到已有的知識當中。

 

用約伯斯的話說,就是把已經劃出的點連起來,而元認知能力高的人連得特別快。

 

2 ​​​​​​

邏輯性的思維跳躍能力

基礎指標的第二個標準。

 

一般的交談過程,通常就是先講A,再講B,再講C,再講D……

 

但是我發覺,當和一些比較聰明的人聊天的時候,或者看其他的聰明人聊天的時候,通常不是一步一步走,而是跨著大步跳的;

 

也就是先講A,再講D,再講F,再講J……這樣。

 

這種ADFJ的交談方式,和前面的ABCD的交談方式在邏輯上是一樣的,並不是隨機的思維跳躍;

 

而是一些中間的邏輯步驟,因為交談的雙方都已經提前想到,並且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心照不宣了;

 

所以不需要每一步都講一遍,直接說下一步就好了。

 

比如之前有個我覺得比我聰明好多的做醫生的朋友來我家做客,我在廚房做飯,客人們在閒聊,中間聊到癌症的事情。

 

我就想到個段子,然後說騎摩托車戴安全帽也能增加得癌症的概率。

 

這個段子其實說的還是蠻直接的,我也覺得對方肯定聽得懂,所以就沒有補充或者繼續講;

 

而那位醫生朋友就直接回了一句是啊,上次和主任一起去查房,主任就說其中一位老太太比其他病人更可能得癌症,因為she has the syndrome of having too many birthdays

 

然後大家就會心一笑。

 

跟聰明程度相仿的人交談起來跳躍的節奏是很舒適的,邏輯上也能很自然的過渡。

3 ​​​​​​​

好奇心

   現實指標的第一個標準。

 

其實,前面提到的元認知和思維跳躍,都屬於聰明的下層建築;

 

而最能直觀體現一個人是否聰明的標準是好奇心。

 

一個聰明人,通常是對生活中各種事情充滿了廣泛的好奇的,也正是這種好奇,讓他有更多的機會獲得新的知識。

 

好奇心和聰明程度是個雞和蛋的情況。

 

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再強,如果好奇心不夠,那他也不會去瞭解各種新東西;

 

而如果一個人缺乏對事物的廣泛瞭解,他就很難看到那些自己不理解的東西,也就不容易產生較強的好奇心。

 

用蘇格拉底的話說,我唯一知道的事,就是我一無所知。

 

4 ​​​​​​

用簡單的語言

解釋複雜的問題的能力

現實指標的第二個標準。

 

經常能在各種論壇,看到一些專業人士解釋專業的或者技術性的問題;

 

他們會很熱心地花很多時間講問題背後的原理,列出各種外行人很難看懂的公式、推導過程和專業術語;

 

自己解答地很辛苦,讀者大多沒看懂,雙方都不開心:

 

我都花了這麼多功夫講了你們怎麼還是聽不懂

你講了這麼一大堆不明覺厲,我還是不懂。

 

而我接觸到的一些很聰明的人,很多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深入的研究;

 

而這些聰明人的共同特點是,在解釋專業問題時,會刻意避免使用別人可能聽不懂的大詞、黑話和專業用語。

 

刻意地選用簡單的語言,至少說明兩個問題:

 

一是說話的人懂得換位思考,能夠從對方角度分析和評價自己的表達。

​​​​​​​

是對於知識的學習具有評估能力的體現;

 

其次,很多專業用語和大詞其實是專家直接溝通的工具。

 

當你面對的聽眾不是專家的時候,你就不能用這些工具偷懶

 

這樣對於說話者的要求就更高了,對於知識掌握程度的要求也更高。

 

一些比較有名的心理學、統計學、健身等等專業領域的用戶,解答問題時通常會用簡單的語言進行解釋。

 

有個很有意思的年度科普活動叫作火焰挑戰(flame challenge),組織方每年會出一個題目;

 

然後要求參賽者製作一個視頻,把這個題目用一個11歲小孩能聽懂的話解釋清楚。

 

聽起來很有趣,但是做起來還是很難的,歷年的題目有火焰是什麼顏色是什麼等。

 

各位可以試試自己解釋下火焰是什麼這個題目,然後想一下你的解釋能不能讓一個11歲的小孩聽懂。

 

知乎上就有類似的題目,各位可以去看看那些題目下的回答是不是用簡單的語言說清楚了的。

 

5 ​​​​​​​

對於觀點的態度

高層指標的第一個標準。

 

具體表現在幾個方面,比如:

 

對於自己不瞭解的領域少發表觀點,這其實是上面說到的懂得越多越有好奇心的一種側面體現;

 

還有就是能夠容納不同的觀點,甚至完全相反的觀點,這其實是上面提到的換位思考能力的一種側面體現;

 

還有就是不迷信、不執迷不悟,當新的資訊和證據證明自己原來的觀點是錯誤的時候,能夠改變自己的觀點。

 

這幾點說起來不難,其實大家都會說,但是自身做起來的時候真的蠻難的;

 

因為這還要涉及到情商、面子等社交屬性。

 

5 ​​​​​​​

對於別人的態度

 

高層指標的第二個標準。

 

一個人是不是善良,是很重要的一個標準。

 

當然,準確的來說,善良並不代表聰明,聰明的壞人多了去了;

 

事實上,想要做一個成功的壞人,也是需要聰明的,不夠聰明的話壞事都做不到太大。

 

但是好人壞人是很主觀的判斷。

通常情況下,每個人在自己心中都是好人。

 

連恐怖份子都不把自己當壞人的,他們在自己眼中是自由鬥士和真理的捍衛者,是非常高尚的。

 

所以我說的善良,其實是對於別人的態度;

 

就是說他是否能夠通過分享、輔導、以身作則等方式説明別人改善和提高,達成共贏的局面。

 

幫助別人提高,想想都是極難的,大概是要把前面的五個標準都完成的差不多才能做到。


【版權聲明】

「職場黑馬學」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確實無法確認,我們都會註明作者與來源。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與您共同協商解決,聯繫方式blackunicorn0308@gmail.com

WechatIMG2194.png ​​​​​​​     ​​​​​​​

 

arrow
arrow

    職場黑馬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